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转帖>Lily体会的双语学习

用双语来认识世界


如果有时间,我准备同样的事情, 中英文各讲一遍(不是同时讲),侧重中文输入为主(因为学校里知识都是用英文学得的)。 我发现我女儿英文学习的东西是用英文存着的, 英文说出来(输出), 中文进的中文记着, 中文出来。看来双语要中英文各输入一次, 当然时间不是输入一次的两倍, 肯定要短, 因为听第一遍时孩子就理解了。当然他们也会从以前学习的东西中融会贯通, 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里要感谢chatchat,还是去年的事了。 当时我给女儿唱了‘小燕子, 穿花衣’, 孩子问啥是燕子, 她问了一些鸟的英文名字,这说明关于鸟的词库里, 她英文积累了一些, 中文相比弱些。当时我比较困惑,把这件事短消息了chatchat,回答是‘如果你不刻意翻译,孩子自然会知道燕子是一种鸟,它穿花衣服,同妈妈的花衣服一样’。就是说没必要用另一种语言去解释一种语言中的概念。

比如, 今天念了non-fiction的英文小书, 讲caterpillar变成butterfly的过程(或者孩子在英文的环境里学了某知识点), 孩子看了图片, 有了感性的认识。 明天如果有机会看见一只蝴蝶, 我会告诉孩子蝴蝶是毛毛虫变的,再谈一遍‘蛹’‘茧’,这个过程叫‘蜕变’。 ‘蜕变’这个词有点难, 不过我记得米菲动画片的中文版里也有这个词的。

我理解下来,孩子双语习得的过程和我们大人学语言, 用双语掌握专业知识是一样的。 我们的专业知识是用中文理解和掌握的, 再用英文看一遍的时候, 看的速度比看全新的知识快, 因为我们在用英文表述同一件事。如果我们记住了那些英语单词, 以后就有能力用英语表达出来。 (当然, 我常常记不住英文单词。我理解的英语概念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

小孩子的最大优势在于自动在脑子里区分了这两个体系的语言, 在一个语境里用同种语言思考, 不用一种语言(母语)解释另一种语言。 当然这是建立在5-6岁前, 建立基本概念时, 暴露在双语的环境下。 理想的境界是双语齐头并进, 都掌握到母语的程度。 (这种境界很理想化,我的女儿渐渐更多用英语思考了,她5岁11个月, 才来了两年多点。中文将退成第一外语,我很无奈)。

我想期间如果语言环境发生大的改变,接触一种语言的时间大幅减少的话,丢掉的这门再捡起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我听到过大点的孩子不肯去中文学校的事, 这件事一直以来让我误会送孩子上中文学校是很难很痛苦的事。(顺便说一句, 中文不能全靠中文学校, 不是送了就了事的。)我有个朋友是来20年的老移民,她的孩子中文:普通话和上海话都好。因为她看到的例子比较多, 我问她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肯去中文学校了,而你的孩子有兴趣和信心参加中文学校举办的竞赛? 她说是那些孩子跟不上了, 所以不肯去。反正她家的孩子是乐意学中文的。我女儿才报读中文学校,(我是这2个月才做得决定), 她也很喜欢去, 主要是因为听说一点没问题。

原来双语是这么回事--- 本来我以为‘在两种语言间自由的转换’, 是像翻译机一样的, 一种语言进, 另一种语言就出来了。现在我理解的双语是用从两种角度或从两种文化背景看同一种事物,从小在认知的阶段就把概念建立在两种体系上, 这就可以解释双语背景长大的孩子比较‘聪明’,有更强的换位思考的能力。 我体会的‘语言’,不光是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表达, 最终包含的将是文化。当然有非常少的孩子无法胜任双语, 多数孩子是能掌握双语的, 正确的方法能提高效率, 少走弯路或陷入误区。

孩子的英文渐渐成为强势的语言, 最终他们的内心比较西化, 或者说英文的思维方式为主;对这里长大的孩子,最正常不过了。中文为他们理解中华文化开了一扇窗。我写这句话的时候很无奈, 本来应该是中文是母语, 再引入英语,现在中文变成一种‘可能性’,变成‘外语’了。不过,如果我这么想的话, 我就对中文学习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做好了思想准备, 将来不管孩子能走多远, 我会比他们积极一点点, 我会说出和写出比他们level高一点的中文句子, 找到适当的中文读物, 来支持孩子的中文学习。



家长说或教中文还是英文?!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顺便8一句, 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平息热烈讨论时的战火。我就先拿来做我自己的挡箭牌了。

原来我们家是在稀里糊涂中混用语言的。 普通话是主要语言;我和老公习惯讲方言(这个我准备改,至少在儿子没开窍前要少讲方言); 无奈我女儿常常冒英语, 为了鼓励她的英语进步或者自己听见英语的条件反射, 多多少少也用英语回答。不过幸运的是平时我尽量话题开始时用中文和她对话。结果儿子就confused。 我在文学城也看到个帖子, 大意说老大的中文常常比老二好, 大概因为老大小时候家里中文为主, 而老二成长时, 就常常听到老大讲英文, 中文的环境就不纯正了, 积累的少。

如果不是因为老二开口晚,见了speech pathologist, 我们就会一直糊涂下去。



在初见speech pathologist时, 因为绝大部分专业人士都说教母语的,我也是不折不扣支持家中纯中文环境(10月18号墨尔本宝宝聚会时我还是那样想的)。现在的想法开始回到自己当初最自然的状态,中文对孩子说话为主的(不大惊小怪的刻意阻止英语),读英文的小书, 另外中文小书也要上读一点的。这两个月思考中的提高就是我清楚了自己教孩子英语有哪些劣势。



家长可以教或说一定量的英文的理由和对策:

1. 多数家长有能力教孩子英语, 特别是借助了英语的儿童读物, 我相信自己基本是个好的model。读英文小书难在展开天马行空的讨论。提的问题不能太难, 会打击孩子的兴趣。 问开放的问题为主,鼓励孩子自己说。孩子不感兴趣了就要收手, 不要让阅读成为任务。 保持兴趣和enjoy这段亲子时光, 就能事半功倍。



2. 2-3岁以下的小宝宝:如果只是教2-3个词的简单句给小宝宝, 家长们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难的是深情并茂,运用表示情态的感叹词。还要注意适当使用英语的‘儿话’,而非正式的语言或书面语。

这类词我在图书馆学了一些,邻居和女儿同学的家长处学了点,另有去年参加的playgroup体会了一点(今年的去时间越来越少, 很遗憾)。



3. 从女儿3岁半开始, 和她一起学习了2年。 我是先在社区的图书馆storytime学了不少儿歌加手势动作。(一天和 一群年轻人‘发痴’,唱了6-8首nursery rhyme歌。人家是回忆幸福的童年, 我是正宗现学现卖的。还好我扫盲过了,一点不输给他们)。



4. 和我女儿一起读书, 也给我初级英语单词的再学习机会。

举例说说我曾扫盲的部分, 现在我也没有全部记住, 小孩一定比我记得多:

• 有一些描写质感的形容词对我来说也是生词。

• 动物:幼仔的名称,有时公的和雌的名称不同, 接着是了解了表示动物的手势和叫声(公,母和幼仔也可能不一样), 动物的‘吼叫’的动词,有各种不同的和相应的动物匹配的。动物的‘房子’的名称。

详细说说,动物的叫声: 中文英文里象声词不一样的,要是混着起来, 小孩以后还要纠正一遍的。

我承认自己不能运用自如。

• 象声词,语气词



‘扫盲’的好处是有信心不误导第二个孩子了, 拿一本nursery rhyme 也能唱大多数了(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是女儿, 她会唱的歌远远多过我)。 和女儿一起成长的另一个好处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是学母语的过程。



5. 我的英文和local比的一个劣势在于区别不出一个词属于哪个级别的, 是2000词的基础词, 还是比较难的级别的。有时会用big word讲给小孩听。

我自己觉得我们能掌握一个词的含义, 同义词, 反义词, 书面语或口语,正式语或俚语, 表什么情(褒贬,中性), 属英式、美式, 就挺不错了。 词的深浅, 我不知道, 和我们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有关, 已经不可逆转了。

比如,中文我能说, ‘宝宝这个字很难’, 小孩可以理解‘难’,(也可以用‘简单’‘容易’的反义词解释)。 孩子大些了, 可以用‘深奥’, 再上一层, 可以说,‘晦涩(难懂)’。还可以讲到搭配, ‘内容深奥’,‘措辞晦涩’。 英文我就不能把同一个意思用不同层次的词说出来了。



6. 接着我发现我能给女儿挑出适合她level的书了。先前在图书馆借的或买的书是主要看主题,每页的字数,难易程度。



7. 现在能看字的内容有一定的感觉。(要是挑中文书,我一眼就能看出一本书大概是多大的孩子看的, 挑英文书总是差点。好在有些英文书是按年龄和难度分级的。)

我女儿这种5-6岁的小孩,开始看early reader的书了。 虽然我挑的书的内容女儿不一定喜欢, 但是或多或少她还是会读一些。 好过全部让她自己挑。 因为小孩光挑topic感兴趣的, 有段时间光看恐龙, 结果很难的书, 就是光在看图画。 我想最好是挑比女儿的 level高一点点的书。 图书馆的书后面有分级的, 有的是1-4, 有的是更多分级的。 好的出版社有很多, 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图书馆也常常有对early reader的分级的介绍, 家长要仔细看看。这个阶段我还是推崇图画多的书, 图画很帮助孩子理解。 我想西人的孩子也会有生词,可以问父母, 我们的孩子还是要自己学会理解英文书内容, 早点学会独立阅读为好。



我女儿自己已经倾向默读了, 她说是‘在头里读’, 我不得不重复正确的中文:‘在脑子里读’, ‘默读’。但问了学校的老师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普遍建议家长参与其中一部分, 可以交替读, 也可以听孩子朗读, 纠正发音。另一部分书, 让孩子独立阅读, 这种泛读, 是孩子的自由时间和乐趣。 请教高年级孩子的家长, 大概几岁的孩子自己独立阅读比较合理? 谢谢了!



8. 英文比中文起步快, 因为知道读音就可以拼写, 孩子看到字就可以朗读。 稍稍鼓励一下, 就很有学习的热情。很快他们就根据读音, 拼出单词, 开始乱写了。 拼写的错误不需要全部指正, 以后看多了, 就会拼对的。



9. 有意识的增加孩子英语的‘听’的输入。不要让孩子走我们多数生词都是书本上‘看’,以阅读来输入的老路。孩子在学校当然有很多听而学得的机会。 如果家里能听少量英语故事(和年龄相符),故事里的词汇量比日常对白多, 我觉得也挺好的。 听, 最省事了, 比看电视好。话说回来,我找不到‘听’的材料, 图书馆借的故事, 我女儿一直说听不懂的, 到5岁半才能听懂。 我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很浅的故事, 因为觉得多数的英语native speaker 父母不需要这种东东。 有没有人有这方面的材料的?







学习母语能引领语言的发育:



1. 再次引述叶多妈妈的一段发言, 版权归叶多妈妈所有。

出处:

女儿在幼儿园不说话怎么办?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p;extra=&page=2



语言环境指的是口语环境。在《The read-aloud handbook》(J.Trelease)这本书中,他们花4年时间记录下三组共42个家庭的孩子每天听到的字的总数。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听到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这些数据跟父母爱孩子的程度没有任何关系。每个家长都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有些父母比较有教育观念,知道应该做什么,说什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知道孩子需要在有意义的句子与问题中重复聆听生字;他们知道让一个两岁孩子在电视机前3个小时是有害无益的。短短几年以后,等孩子学习阅读时,这些数字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孩子接触单个词语的频率,将决定他理解的速度。这本书也提到了书面用词量是日常口语用到的单词量的好多倍。所以给孩子读书很重要。



这段话给我的启示很大。我觉得自己能用中文造出4500万字就很不错了。 用英文, 肯定是连英文的文盲都不如。 这段话我也在一个网站上看见, 还带图表, 开始1-2年的差别不大的, 3年以后差距就是几何倍数的增长。 3岁的孩子应该能比较流畅的运用母语了, 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 显而易见, 我能提供给孩子的语言环境只能是中文。



2. 引述文学城上的一篇文章:

打好中文基础对学英语大有好处

原文如下:

“大家讨论的话题由中文跳到了英文. 可是呢, 我老是觉得象我们这样的双语家庭, 学好中文是在给孩子打好语言的基础.

感觉一种语言能力强的孩子, 学外语的能力也强。 我们的优势就是帮他们打好中文基础, 不是读写, 是说, 一定要说的通顺准确, 把中文真正地学会学好。 不是说英文不重要,而是在家里这个环境中我们没有优势帮助他们。

有一个好的中文基础, 孩子一旦有了英文环境, 掌握的很快, 而且也不会丢掉中文。

我女儿就是在家全中文环境, 回国时她能一个英文字都不能带地讲中文。

她英文开始的很顺利, 没去过ESL等类似的班。 一年级去开家长会, 第一次有量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老师说她阅读达四年级水平, 老师只测到四年级, 是年级第一个会用脑袋读书的。 三年级时, 一次去学校帮忙, 老师见我跟女儿说中文, 非常吃惊地问我,“你们在家讲中文?” 她是个有二十多年教龄以要求严格著称的犹太裔老师,是全校最好的老师之一,她当时就跟我强调我女儿讲perfect English. 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自己选书看了, 我基本不管, 除了为了保护她的眼睛去限制她读书的时间,女儿上初中了,英文连拿A+, 可以部分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对的。中文她也没丢,尤其是用拼音敲字,超出我想象的好。

我认识的几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华裔, 英文好西班牙语好的, 都能讲流利的中文, 甚至能用很多成语。 他们绝对不是家长在家讲不了英语的, 家长都是从事医生等对语言要求高的职业。”

点评:

我完全同意这位妈妈说的, 中文的口语是孩子语言的框架。写中文字是另一码事 。



3. 再次重复我提到过的一位speech pathologist说的, 她发现来治疗的非英语母语背景的孩子, 原因之一是家长放弃了母语。 她还说, 放弃母语的后果, 将来至多是母语和英文均为‘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